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医融合聚共识,药学创新促发展

  • 网络
  • 浏览
  • 2025-08-14 16:50

2025年7月22日,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联合《智慧药学》《智慧医院》期刊共同主办的“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医融合之医药共话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旨在通过跨领域协作破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医药创新转化不足等行业痛点。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学、临床、管理等领域从业人员超万人次在线参与会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会议由《智慧药学》期刊负责人、《智慧医院》期刊负责人、《智慧医讯》联合发起人刘永攀主任主持开场。随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陈雪琴副院长发表领导致辞。

温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熊建华教授在《基于AI辅助的妊娠期用药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中指出,妊娠期用药安全是临床药学的重点难题,传统风险评估依赖人工经验,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等问题。他提出“AI+临床药学”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包含药物代谢数据、妊娠结局数据库、基因多态性信息的AI模型,实现对妊娠期用药风险的动态评估与分级预警。该体系已在温州市人民医院试点应用,可快速识别高风险药物组合,辅助药师与孕妇沟通用药利弊,试点期间妊娠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1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药剂科主任郑彩虹教授则以《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妇科相关疾病治疗药物递送策略》为主题,强调妇科疾病治疗需突破“药物全身暴露”瓶颈。她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期高血压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疾病病理特征的递送系统优化路径: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病灶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制剂”,实现药物在异位内膜的定向释放;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开发“胎盘屏障穿透率低的缓释剂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胎儿药物暴露风险。

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汪期明教授围绕《2024共识之声:地诺孕素的温柔力量与科学支撑》,解读了新版共识的核心变化。他指出,地诺孕素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的一线药物,2024版共识新增“个体化剂量调整”推荐:轻中度疼痛患者可采用低剂量起始(1mg/日)并动态调整;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建议联合GnRH-a短期预处理后序贯用药,以提高耐受性。同时,共识强调“长期安全性监测”,需关注骨密度变化与肝功能指标,每6个月评估一次。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宇教授在《子宫肌腺病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中,通过临床数据揭示二者密切关联:约34%的子宫肌腺病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增生,重度内异症患者内膜癌风险升高2.3倍。他提出“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建议妇科、病理科、药学联合制定方案,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药物+手术+长期管理”策略,术后辅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地诺孕素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率至12%以下。

药学讨论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饶跃峰教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东航教授两位专家围绕药占比平衡与VBP/DRG改革达成共识:通过“临床需求分层管理”与“药品动态监测”优化药占比,在VBP中开展疗效再评价,DRG模式下建立单病种成本核算模型。会议明确药学创新需以技术赋能、临床协同、价值导向为核心,主办方将发布《精准药学服务实践指南》,推动成果转化。

本次会议为三医融合提供了实践路径,标志着药学服务向“以患者为中心”加速转型。


本文地址:http://www.yiliaozaixian.com/xinwen/112.html

相关推荐
一周热门